德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——名词首字母需要大写。相信每个德语学习者都对这条规则耳熟能详。但是,大家有没有好奇过这是为什么呢?
历史渊源
在最早的古德语中,手稿通篇都是用小写字母书写的,大写字母只在古高地德语中作为装饰性首字母出现。后来经过几个世级的发展演变,书面德语发生了一些变化,逐渐出现了首字母大写这一语法规则。此后首字母大写也渐渐进入了其它欧洲语言,例如,在英语和荷兰语中,国家名、语言名的首字母需要大写,在法语中,国名的首字母需要大写。
【图源:pixabay】
起初,德语的大写规则跟现在的英语差不多,首字母大写仅局限于句子的开头和专有名词,例如人名、地名、书名、街道名等等。但在16世纪前后,为了强调文本中的特定单词,出现了名词首字母大写这一语法规则,并得到了普及。
名词首字母为什么要大写
1️⃣ 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流畅性
形容词、动词分词和代词(Adjektive, Partizipien und Pronomen)往往具有名词的形式特征,但还是要写成小写,因为它们往往指代前面或后面的名词,从而承担了定语功能(attributive Funktion)。
名词首字母大写的批判与反对
虽然“名词首字母大写”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流畅和区分词性,但是在德国语言学发展的进程中,时不时会出现对“名词首字母大写”的批判和反对,主要体现在美学、语法规则和实际使用等方面。反对者们认为大写字母的使用会导致文本结构更加分散,从而增加阅读难度,还会使文本显得笨重,不太现代。
其中,被认为是德国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的格林兄弟(Jacob Grimm和Wilhelm Grimm),也在这个问题上明确表示过反对意见,他们认为这是一种“迂腐幼稚的顶点”,“实质上是在滥用大写字母,应当受到谴责”。
在魏玛共和国(Weimarer Republik)时期,政府曾致力于重新恢复“小写字母书写名词”的规则。1925年,包豪斯(Bauhaus)甚至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措施,严格拒绝所有的大写字母,包括句子的首字母,倡导完全的小写书写。
在1996-2006年的正字法改革中,“名词首字母是否需要大写”成了讨论的焦点。经过热烈的讨论,最终人们决定把它保留下来,主要原因是通过强调名词在句子功能上的重要位置,读者能够更好地定位和阅读文本。
【图源:pixabay】
如今,Duden(杜登词典)中规定,所有像名词一样使用的表达方式都要用大写字母标记:„Substantive schreibt man groß“ (Dudenredaktion Hg. 2009: 57)。(名词是大写的)
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在当今社会,人们已经习惯用键盘打字代替手写。在手机短信、线上聊天和其它电子信息中,德语的普遍做法也是通篇使用小写。因为这省去了恼人的切换字母大写键,因为不断移动手指按键会打断写作的流程。但是,在正式的书面文件中,“名词首字母大写”这一规则仍然需要遵守。
在德语中需要大写的情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