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服,又称着物,于日文字面上意为“着る物”,以语体中文来解释的是“穿着的东西”。初此词是单指“衣服”这种东西,亦因为日本文化本位的缘故,因此日本人会将其民族所穿的衣服以着物著称。这种称呼一直维持到明治时代,因明治维新活动将洋服带进日本之前。后来因为洋服的流入,穿着洋服的人增多,为了区别日本人就将其民族的衣服改称为“和服”,由外地(普遍是指西方)传入的衣服则为“洋服”。现今着物有着两个解释,其一就是直指“和服”,其二就是指一切所穿着的衣服。
明治二十七年颁布《神官神职服制》敕令,此后修正3次,分为正装、礼装、常装。正服黑罗冠、略服乌帽子(有位立乌帽子、无位折乌帽子)。正服衣冠,四位以上缝腋位袍黑唐草纹、五位赤唐草纹、六位以下绿无纹、无位黄平绢无纹。礼装斋服服制与位袍同,用白绢。中单短帷子,有位者为红绫,无位者红绢。下着指贯,三位以上紫底藤丸纹,四位五位紫平绢,六位以下浅黄平绢。此外有衣冠代用布衣,即无襕狩衣。常装包括狩衣和净衣。别官以下仆从服白张。巫女服(みこふく)常服穿小袖白无垢上衣和红袴,脚裹足袋,礼服外披千早。
花嫁衣裳(はなよめいしょう)为女性结婚时的服饰。日本的传统婚礼为神前婚礼;而花嫁衣是神前婚礼的必要穿着。花嫁衣主要分为三种,包括打挂、白无垢以及振袖(通常为大振袖),色调以白或红为主。打挂是幕府时期侯国夫人的正式礼装,仅在节日、庆贺仪式上着用。未婚女性也可以着用。白无垢是幕府时期士族女子婚礼礼服,绫、纶子、羽二重质地。太夫以及地位更高的女子嫁娶礼服则更为多彩华贵的打挂。
振袖(ふりそで)为未婚女性所穿着的和服,有色彩斑斓的图案及纹理。它依照袖的长短分为大振袖、中振袖及小振袖,而袖长大约于39吋至42吋之间。
振袖为现今未婚女性最正式的服饰,是未婚女性参与成人节或者亲友婚礼的常见服饰。
黑留袖(黒留袖、くろとめそで)为已婚女性所穿着的和服,色调为黑色,袖口较振袖为短(当女性结婚后,女性的振袖必须剪短),而裙?及袖口多以刺绣绣上图案,腰带则多镶有金或银色的线。
黑留袖通常于孩子婚礼时,由其母亲所穿着。
色留袖(いろとめそで)与黑留袖基本上一样,但与其不同的是色调会是单一的其他颜色。通常都是于婚礼场合上,由已婚的女性亲友所穿着。
访问著(ほうもんぎ)是略式礼服,仅次于礼服。是一种穿着场合很广的正式衣着,没有未婚或已婚之分。访问著的下裾多印有俏丽的图案。
色无地(いろむじ)是略式礼服,为一种未婚及已婚女性均可穿著的单色和服。通常在参与茶会时所穿着。
普段著(ふだんぎ)的材质、花纹及颜色等都没有特别规定。可以在多种普通场合中穿着,甚至作为家中的穿着。
毕业著(卒业着、そつぎょうぎ)通常为参与一些毕业典礼(大专或以上)时的穿着。与普通和服不同的是,它的鞋可以是马靴。这是明治时代末期至昭和初期的女子校服所演变而成的。
浴衣(ゆかた)为和服夏服,是以木绵为材质的简化版和服。浴衣因材质轻便而令穿著者容易感到凉快,但它与其他日本传统衣着基本上相似,有着直线的缝接与宽阔的衣袖。
和服着用的场合包括冠婚葬祭,即冠礼(成人式)、婚礼、葬礼、祭礼等人生重要节日。自室町时代时代,小孩年满三岁、五岁、七岁也会穿和服参拜神社、氏神宗祠。入学式、卒业式也流行穿和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