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日语的同学一定产生或疑惑,日语中有大量的词汇和汉语如此相似相近,这两者究竟是有着怎样的渊源呢?下面就来讲解一下关于汉语中的日语借词。
由于汉语也是因为19世纪时急迫需要翻译西文,而大量从日本输入新词,大部分进入汉语的日语借词都是日语中的“和制汉语”。举凡“电话”、“干部”、“艺术”、“否定”、“肯定”、“假设”、“海拔”、“直接”、“警察”、“杂志”、“防疫”、“法人”、“航空母舰”都是属于和制汉语日语借词。 要注意的是,并不是所有日语中的“和制汉语”都在现代汉语中通用,如“介错”、“怪我”、“油断”这类和制汉语词都没有进入汉语。
部分抽象化汉语原有词汇而意义有所改变的半和制汉语词汇,如“社会”、“经济”,原先虽为汉语,但现今使用的意义已经与古汉语相异,是否认定为日语借词有争议,有些学者称这类词汇为“回归词”。
由于明治时期翻译西洋词(主要是专有名词)时学术词汇使用汉字词表达还是主流,所以频繁使用宛字翻译。如 クラブ“倶乐部”、ロマン“浪漫”、ガス“瓦斯”、コンクリート“混凝土”、カタログ“型录”、リンパ“淋巴”等,都被汉语借用。此类词汇虽然看起来像是汉语词,但实质上是对西语的音译,故对日语来说,这些词不属于和制汉语,而是外来语。
有一类词汇是日语本身非以汉字表达的词汇,但华人习惯于以汉字引入日本辞汇(包括专有名词),所以以音译方式输入了若干日本词。如“卡拉OK”(カラァ”),“榻榻米”(畳)等。商标的例子较多,如“马自达”(マツダ,松田)、“日产”的俗名“尼桑”、“立邦漆”(Nippon Paint)等。
汉语词汇众多,要判断某个词是否来自日语有时并不容易。因为近代日语也通过中文的书籍(例如《海国图志》)和英华字典吸收了许多当时的汉语新词。
除了一些由名人所译的和制汉语,如“科学”一词由日本人西周(にしあまね)所译外,许多词难以考证。 尤其有些“半和制汉语”原为汉语词,只是日本学者先确立其作为某西语词的对译语后,汉语再效仿。此类词汇是否属于日语借词也有争议。
文化的流通意味着融合,而我国之所以能够保持几千年的历史不断绝,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正是由于我国海纳百川的特质。在自己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吸收外来的文化精华从而进步。